第三章 下山(第2/5页)
”祝光明,门下仅有三人选中,五师父“楚辞一剑”文征常,则只有他儿子和一名弟子被选入,大师兄“春秋一剑”为避嫌,也只选中他门下一人,便是徐虚怀。但这次四师父“礼乐一剑”杨沧浪却光荣万分,因他门下弟子中,被选中的居然足足有五人,便是牛重山、盖胜豪、寿英、腾起义,还有便是关贫贱。“春秋一剑”邵汉霄曾说了一番义正辞严的话,来勉励这一群即将闯荡江湖去的未来“侠少”。“……你们这番出去,要作的是,不要忘了,‘江湖道义’四个字。所作所为,好的也罢,坏的也罢,都是替‘青城派’作的,所以千万不要折辱了‘青城’二字。……记住,不要贪玩,更不要贪功,把这番‘下山’,当作了体验磨练,而不是求名求利……”事后,关贫贱等师兄弟五人回到了师父身边,杨沧浪带着三分酒气七分兴奋,叮咛他们直到东方大白。“……你们不管如何,一定要为我争一口气回来!”天方破晓,这一十三人,便整装待发。每一个人心中都是欣悦的,心情是忐忑的,他们都想下山后有一番“惊天动地”的而且也是“行侠仗义”的行为,以扬名声、显父母、荣师门!十三个人,分作两组。一组六个人,一组七个人他们约定在六月六的炎夏,在淮北“振眉师墙”下相见。那时候再看谁上了墙,谁只是墙下的看客。他们都雄心勃勃。分两组是为了要使“青城派”的名望,不至局限于一隅,分两组人来行事,看哪一组人博得武林人的称誉!他们六人组是向北而去,七人组的则是赴东远行;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杨沧浪的五个徒弟,便是跟二师父魏消闲的两个徒弟结伴而行。这后来又有一个改动:徐大善人爱子心切,既闻两子皆被选入“侠少”行列中,自然大喜过望,但也希望小儿子能跟着大儿子,好有个照应。“吟哦五子”当然答允,所以魏消闲的另一个弟子,便发至“北英组”去,徐虚怀、徐鹤龄两兄弟便到七人的“东南组”去。
“吟哦五子”,莫不对这两组“侠少”,寄于殷望,而没被挑中的弟子,在羡慕之余,也期望众位师哥为“青城派”争个好名声回来。这些少侠的家人,纷纷过来送行,叮咛小心,赠裘衣、奉金刀,而关贫贱遥望云山,知道他爹爹残弱不堪的身形,是再也无法上得山来送行了。时为初春,徐氏兄弟是柳州大善人的儿子,自是锦衣貂袍,他们兄弟更眉目如画,腮含春风。至于牛重山,不愧为“吼天狮王”之子,满绺虬髯,很有武林人的豪态。盖胜豪却短小精悍,走起路来,走一步像钉一口钉子,在马上像一头豹子,说一句话像发了个誓般大声有力。寿英论武林家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