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画与晴雯不管惜春说什么,两人都是尽心尽力的伺候着,生怕惜春有什么不妥当的。

第二日,惜春先安排了探春去见赵姨娘。又带着迎春一起去景山学院看孩子们。在宁国府里住的半年时间里,迎春与惜春没少悄悄的往学院跑,惜春看着景山学院的孩子们一天一个样子的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迎春每次与惜春到学院来,围帽下的目光都会不自觉的搜寻着那个忙碌的陈先生。迎春发现他与别个先生不大一样,别人都是一板一眼,正儿八经的,或是斯斯文文的,而陈也信不一样,他站先生们中间,像个大一点儿的学生,站学生中间更像一位兄长。

迎春觉得他是贵族里的一股清流,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迎春亲眼见过他给孩子们上课的样子,生动自然,针砭时弊有理有据,三观极正。

不知不觉迎春的心被这股清流渗透进去了。

景山学院的学生,上午男孩子和女孩子们在一起读书写字,下午则各自学习不同的本领,女孩子们单独学刺绣,裁剪制衣。男孩子们有学习修桥建房的,有专做木工的,也有专门学习文史政治想考取功名的。

就连穆师傅也每个星期来学院两次,专门给孩子们讲木匠知识。

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想学习的科目,一开始甄士隐和几个老学究很是不理解,但惜春说了这样做的好处后,竟先得到了陈也信的支持,他觉得学院这样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安排要学心的课程,很是新颖。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学院里有陈也信的支持,甄士隐家中,封夫人也很是赞同,她就是教授女孩子们苏绣的。她觉得女孩子本身读书也不能和男孩子一样考取功名,可见考取功名并不是唯一出路。

甄士隐觉得自己夫人说的有道理,一时间大刀阔斧的安排起了景山学院的教学。一开始学生家里还不能接受,但受不住孩子们都喜欢,而且还说,只要自己的创意发明得到学院的认可,还有奖励,而且学习手艺也不耽误学习四书五经这些正经书。

以后就是不能考取功名,也不至于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像他们这样家庭里的孩子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温饱,然后才能谈其他。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兵役还是劳役,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有很大压力的。有时还会搭上性命,有了功名在身的人,就可以免除劳役和兵役。让人没想到的是,两年后,景山学院每年都会有一批考取功名无需服役的人,这些都是后话。

迎春这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