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找到了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制造企业。

南美第一大国巴西,无论是土地、人才、资源、工业门类,都符合制造大国的条件。然而人们提到巴西,首先想到的却是铁矿和农产品。

巴西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三家银行,一家卖石油的,一家卖矿的,只有一家卖牛肉的,会生产一些罐头香肠火腿,勉强能与制造业挂钩。

事实上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等领域,巴西一度是很强的,1995年的时候,中高科技制造业占据巴西制造业五成以上的份额。

然而过了二十多年,巴西却沦落到烧亚马逊雨林来种大豆。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并不希望看到竞争对手的出现。像是巴西这样的国家,最好一直停留在挖矿种大豆的阶段,不要染指高科技产业。

而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从低端制造业走上高端制造业,与国家支持是密切相关的。

每一个五年计划,国家都会公布一大批的科技攻关项目,从863计划,到中国制造2025,很多的科研攻关,看似是由企业去完成,但全都是由国家所主导的。

就比如提起国产光刻机,人们普遍会想起上微电子,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上微电子的背后还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产业基地和国家863信息成果产业基地。

国家主导的科研,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因此也不会因为外在因素的干扰,而半途而废。

在国家主导科技攻关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得到的大量的资源和政策扶持,更容易实现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与之相比国外的科研,主要是由经济利益所驱动。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科研,不会考虑战略发展,而只在意能不能赚到钱。如果赚不到钱的话,肯定不会进行投入。

很多制造业底子还不错的国家,却始终被卡在中段制造业的阶段,无法再进行产业升级,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也没有资源和政策上的扶持,全靠企业自己去做,甚至朝令夕改,也就走不向高端。

国家主导的科研在体制上有着先天性的优势,这种模式未必是最有效率的,但一定是最有效的!

……

杜家海笑容满面的走了进来,开口说道;“董事长,谷丰集团的订单来了!他们这次采购的是第二代的后桥总成。”

“看来谷丰集团是认输了。”李卫东微微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