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微波炉工厂。”

李卫东马上说道:“重新建立一个工厂,需要建设厂房、招聘员工、培训工人,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工厂建成以后,松下电器还要派出管理人员,付出大量的管理成本。

与其那样的话,不如直接以OEM代工的模式进行生产,那样的话松下电器无需付出管理成本,也可以最低限度的降低生产的风险。

而且我的工厂已经掌握了微波炉生产的相关技术,我还有很多经过培训的工人,可以直接投入生产,松下电器直接将微波炉生产线交给我,也可以减少时间成本。

更何况根据中国的政策,就算是松下来中国设厂,也只能设立合资厂吧?松下要负责建厂,要负责工人的招聘和培训,还要负责管理,最终却只能得到了一个合资厂,这并不划算。”

本间浩田点了点头:“李先生,我也知道站在成本的角度上,找代工肯定要比自己从头建厂更加的划算。

但是我们松下电器有全盘的战略布局,在中国建立微波炉工厂,是我们战略布局中的一环,我们不可能为了节约一点点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战略。”

“那真是太可惜了。”李卫东轻叹一口气,接着说道:“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够跟松下电器合作。”

中国加入WTO之前,国内的政策的确是阻碍了很多外国的投资者,当时国内的很多的产业并没有对外资开放,而那些对外资开放的产业,也必须得有中方参股,变成合资企业。

纯外资的企业不是没有,但数量并不多,而且大多数是集中在特区。

资本向来都是贪婪的,对于很多外资而言,花钱花功夫来中国设厂,最终却只能合资,获得的利润要分给中国一半,这就不划算了。

而且当时中国的市场不像现在这么大,对于外资而言也没有诱惑力,很多外资宁愿不赚这笔钱,也不愿意费功夫来中国设厂。

像是松下这种,愿意接受合资的条件,也要来建工厂的,基本都是做未来的战略布局。

……

李卫东来找松下电器,更多的是一种试探,因为在李卫东的记忆中,松下电器最终并没有选择代工,而是选择在中国设立微波炉工厂。

松下电器是最早来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领导人访日的时候,就参观过松下电器。

后来松下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访华,并且向中国企业提供了黑白显像管的成套设备,从此拉开了松下电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