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战斗的颜色(大结局)(第5/18页)
“卫东,我能明白你的意思,我干了一辈子了,要说累吧,也真的累了,但要说舍得吧,也真的舍不得!可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这一代人的使命已经结束了,所以我要退下来,将舞台给年轻人!”丁友亮有些感慨的说道。
丁友亮去意已决,李卫东也不再挽留,他开口说道;“老丁,那你退休之前,再帮我最后一件事。”
“什么事?”丁友亮开口问。
“我打算扩大轻型和小型工程机械的生产线,至少要将产能扩大到现在的三倍。这牵扯到生产的磨合,产能的调配,上游供应链的供给,交给别人做,我真的不放心。”李卫东开口说道。
丁友亮眉头一皱:“轻型和小型工程机械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也不大,卖几十台都不如一台高端机械赚得多。有必要扩大生产么?”
“利润是不大,但是需市场求量大啊,咱们扩大产量的话,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李卫东开口说道。
“市场需求量是大,可竞争也非常激烈!像是小型工程机械,国内很多二三线企业都能生产,国际上能生产的更是一大堆。咱们要想卖的出去,就得打价格战,利润就是会降低,顶多是赚个吆喝。”丁友亮继续劝道。
“老丁,你太高看国外供应链的韧性了!”李卫东笑呵呵的说道。
此时的李卫东,已经开始为几年后的疫情布局了。
几年后疫情笼罩全球,对于工程机械产业最大的影响,并不是产品端的销售,而是上游的供应链。疫情破坏了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导致很多零部件的产能不足,或者无法及时运输,使得企业的生产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工程机械企业选择尽可能的保障高端产品的供应链稳定,毕竟高端产品利润要更高,自然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高利润的产品当中,来保证足够的利润。
所以去看那几年的工程机械展,诸如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等国际巨头,展出的都是最高端的工程机械,而且还不怎么缺货。
中端产品的话,发达国家的企业还在生产,只不过供应链不不确定性太大,产品不能保障产品稳定供应,经常会缺货。
而利润比较少的低端产品,比如轻型和小型的工程机械,则直接被国际巨头所放弃。他们即便是想生产,也没有供应链提供零部件。
与之相比中国的供应链显然更具有韧性,受到疫情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国内的企业依旧可以生产中低端的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