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国家可以合起来一起看。

刚才两位教授分别介绍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数据,从数据上看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的确很健康,但是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有三大软肋。

首先就是两国的金融深化和自由化速度过快,这一点跟泰国很相似,都是在短短几年内,开放了自己的金融领域,金融体系也迅速的扩张。

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金融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都不充足,不能对其金融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金融隐患。比如盲目放贷产生的坏账,就是一大隐患。

而金融体系开放的过快,没有按部就班的来,也使得他们的金融体系当中出现了很多漏洞,这就给了金融投机者钻空子的机会。

第二个软肋,就是高利率,两国这方面也跟泰国很相似。虽然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利率不如泰国,但是也超过了10%吧!

这样的高利率,加上开放的金融政策,使得国外的金融投机者可以向对付泰铢那样,进行套利外汇交易,如果这两个国家想要稳定汇率,也得像泰国那样用掏外汇出去。

总的来说,这两个软肋主要是银行体系和外债因素主导下的双重不匹配,这也是亚洲新兴市场的一个通病,很多新兴经济体都存在这个情况,大家都半斤八两。”

“你刚才说有三大软肋,另外一个是什么?”钱教授开口问道。

“另外最大的一个软肋,是结构层面上的。马来西亚的总理已经执政了十六年,而印度尼西亚的最高元首则执政了三十年,在这种长期执政的过程当中,两个国家也积累了不少的弊端。”

李卫东接着说道:“以印度尼西亚为例,他们的最高元首是军人出身,军事政变上台,所以印度尼西亚的军人把持着不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

这也就产生了一个既得利益团体,三十年来,这个既得利益团体把持着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也加剧了印度尼西亚的财富击中和贫富分化。

所以即便是印度西尼亚的经济数据非常亮眼,但最终享受到经济成果的,是少数的特权阶级,‘国富民穷’这四个字可以用来形容印度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的情况比印度尼西亚要好一些,但同样也是国富民穷,资本掌握在少数特权阶级的手中,经济成长的主要获利者也是少数特权阶级。

贫富差距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人抵抗风险的能力就比较的低。在这种经济结构是很脆弱的,那些亮眼的经济数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