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搞?

这么一来,两只主机翼下面就是四个加油吊舱,这四个加油吊舱完全可以是一个俄制标准接口和咱们自己的接口为一组,这么一来,咱们就有了2个俄制接口标准的加油吊舱和3个咱们自己标准的加油吊舱。”

“这样可以吗?”有人下意识的的觉得不妥:“连米国人也没在一架空中加油机上搞五个加油吊舱啊。”

“米国人是没搞,可咱们的情况和米国人一样吗?”杨军反问道:“最重要的在于,3个吊舱确实是有些不够用啊。”

有反对的自然也就有表示支持的:“杨总的想法倒是不错,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但多出来两个吊舱,对航程的影响应该很大吧?”

听到航程的这个问题,大家的目光顿时齐刷刷的落在了王大志和黄玉华的身上:对于这个问题,你们两位才是权威啊。

“影响肯定是会有影响的,”王大志点点头:“但具体会有多大的影响……”

说着,他看向黄玉华:“黄总工,你们在-6上测试你们的加油吊舱的时候,有吊舱和没吊舱的-6轰炸机,在航程方面有多大的差距?”

这个问题黄玉华自然是知道的,他想了想,说道:“加装了两个吊舱之后,-6轰炸机的航程大约会减少400至500公里左右。”

多了这么两个吊舱,航程竟然只减少了四五百公里?

黄玉华的话,让众人都有些吃惊。

“其实这没什么好惊讶的,”看到了大家眼中的惊讶,黄玉华解释道:“首先是我们研究所研制的r-1吊舱的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要减小风阻,尽可能的减少对于飞机航程的影响,所以风阻系数很低,最重要的是这个吊舱的直径也不大。”

听到黄玉华这么说,不少人怦然心动了:如果只是降低四五百公里的航程,那么,安装五个加油吊舱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啊。

王大志的反应更快,听说对航程的影响不大,他说道:“安装5个加油吊舱,也是符合我们实际需求的举措,不过到底能不能安装5个吊舱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不但需要计算机模拟,也需要实际测试,但如果这个方案切实可行,那我们就不妨将这个方案作为主方案之一报上去,至于领导们以及部队最终会选择哪个方案,这个就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了。”

对对对!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到现在为止,咱们也只是给出各个方案以供领导们讨论、权衡,但最终会选择哪个方案,这个还要看领导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