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那个璀璨的名字(第2/6页)
这时,舒云教授电话突然响了。
她接起来,是自家医院,济仁医院打过来的。
那头说,有个病人得转院,需要舒云教授这位大主任来签字。
舒云教授问:“甄主任也不在吗?”
这是她负责科室的病人,需要她舒云,或者甄主任的签字才行。
“行,我知道了。”
舒云教授挂掉电话,拿起钥匙、包包、衣服外套。
“贾主任,我得回医院一趟。”
“有个巨结肠病人,得转院到湘坛医院,其他领导正好都不在,我得回去一趟。”
贾彦军点点头:“巨结肠病人么?”
“咱江南省,现在对这巨结肠的病患,确实缺乏好的治疗手段啊。”
舒云一边穿外套,一边跨上小包:“嗯,七八年前,咱还用开腹开刀的方式治疗这巨结肠。可现在,全国都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了。咱江南省在这方面,反而落伍了。”
腹腔镜在多个学科,都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现在很多学科的外科开刀手术,大多都已经转为内窥镜微创手术了。
但因为这巨结肠手术本身就极为棘手,即便在腹腔镜手术中,也是难度极高。江南省至今还没有一家医院,掌握这腹腔镜治疗巨结肠的技术。
“现在全国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湘坛医院,全国的巨结肠患者,都在往湘坛医院跑。”
“而这湘坛医院,又距离咱江南省不太远,高铁只要5个小时就能到。咱江南省,欠缺发展腹腔镜巨结肠技术的主客观条件啊。”
就像是建设飞机场,对于一般的中小城市来讲,相邻的几座城市,是不会重复建设飞机场的,而往往会共用一座飞机场,就是同样的道理。
江南省就是距离湘坛医院太近了。
“不过我听说,省领导也意识到,长期这么下去不是事。咱省里,还是得有自己的腹腔镜巨结肠技术才行。”
还是有很多巨结肠病患,因为经济费用、时间精力等等问题,不愿意跑那么远,想在本省本市,就能治疗好。
毕竟现在大家都挺忙的,家里一个人生病,若是去外地治疗,全家都得跟着忙碌,挺麻烦的。
贾彦军也道:“我也听说了,现在省医学会,有意想引进腹腔镜巨结肠技术,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开始。”
说完这话,舒云教授就穿戴好了,正要拉开门走。
而这时,赵培儒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