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水泥、玉米、土豆(第2/3页)
下来,还得从长远的目光去看。
祖大寿听了杨帆的想法之后,觉得很不错,便问道屯田何处比较合适。杨帆道:“这几天我一直在十三峰,也开辟了几处较为合适的山田,到时候城墙修好了,就以十三峰为补给ǎ,可以保持凌河城的物资不断。”
祖大寿道:“山田虽然隐蔽,但是水稻、小麦都不适合总在那样的地方,若是种一些细菜,更加不合适。”
“如今正值饥荒,难道朝廷还主要以水稻、小麦作为主要作物?”杨帆吃惊道,在他看来,这种大饥荒的年代,种玉米、土豆才是王道。亩产量又高,还耐旱。
“不然呢?稻子、麦子不种,吃什么?”祖大寿更惊奇了,这稻子、麦子已经是产量最高的作物了。
“你没听说过玉米、土豆?”杨帆问道,“在他影响中,这两样来自美洲的农作物在十六世纪就已经传入了中国,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普及?”
祖大寿摇摇头,道:“玉米棒子倒是吃过,你说的土豆没吃过。”
杨帆道:“这小麦、稻子亩产不过几百来斤,这土豆可是到了几千斤,如今粮饷难筹,竟然不知道有这种东西?”
“几千斤?”祖大寿吓了一跳,这玉米虽然亩产比水稻、麦子高了几百斤,但架不住口感,几千年来都吃米、面的,吃那玩意儿也没个味道。但是如今不同了,陕地、关中到处大旱、绝收,连玉米都没个收成,粮饷更是难筹。
杨帆想到一个人,赶紧道:“我写一封信给徐光启大人,老祖你赶紧送回去。这可是关系到民生大计的问题。”
祖大寿ǎǎ头,也知道此事不容疏忽,道:“等等我叫祖泽润这小子亲自送回去。”杨帆ǎǎ头,回到营帐中赶紧写信。为了防止这土豆真的还没传入中国,杨帆在信的最后加上了个英文“p”,确保利玛窦那些人可以看懂。
不过转念一想,利玛窦几个传教士大多都来自荷兰、意大利,也不知道那时候英语流通开没,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写完信便交给一直在营帐外等候的祖润泽。
“杨子,土豆那玩意好吃吗?”祖润泽和杨帆差不多大,自从那晚听了杨帆那个计划后,便整天屁颠屁颠地跟着杨帆,副将也不当了,跑到杨帆那个小分队中当了个百户,干的也滋滋有味。
“好吃!”
“有白面馒头好吃不?”祖泽润没有志气地开始流口水。
杨帆把信直接拍在他胸口道:“好吃到爆了!”这话也只能骗骗祖润泽这白痴,四肢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