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摩诘(第3/7页)
宽松的长袍走了出来。他打了一个呵欠,伸了一个懒腰,吟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元曜笑道:“几日不见,摩诘又得了两句桃源诗。”王维这才看见元曜,他有些意外,也有些高兴,道:“轩之,你怎么来了?朱墨,有客来了,你怎么不叫醒我?”元曜笑道:“小生也没有急事,所以没让朱墨去吵醒摩诘。”元曜来访,让王维十分高兴,他拉了元曜去书房,道:“轩之来得正好,我有几首新诗正想找人指点。”元曜笑道:“指点不敢当,小生愿拜读一二。”王维带元曜来到了他的书房。这是一间简单雅致的房间,门朝院落,光线明亮。一方胡桃木桌案上放着笔、墨、纸、砚,墨正是桃核墨。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两幅书法字帖,靠墙的书架上堆着一些竹简和书册。轩窗下放着一个莲花形状的青铜香炉,香炉中溢出一缕缕清雅的水沉香。王维和元曜席地而坐,王维翻出最近新写的几首诗给元曜品评。元曜读了,夸赞了几句。元曜问王维道:“摩诘,桃花源那首诗写得怎么样了?”王维摇头,道:“还未写完。”元曜又问道:“听说,摩诘最近在和一位鬼友交往?”王维笑了,兴奋地道:“没错。轩之猜猜他是谁。”元曜道:“听说,摩诘叫他五柳先生。他不会是写桃花源的陶渊明吧?”王维神秘一笑:“轩之猜对了,这位鬼兄就是陶渊明。他晚上会来,我将他介绍给轩之认识。”“他真是五柳先生的鬼魂?”元曜吃惊。王维道:“千真万确。”“摩诘,你是怎么遇见他的?”王维拿起桌案上的桃核墨,道:“陶先生栖身在这一方桃核墨中。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前天晚上,我坐在这里磨桃核墨,准备写桃花源的诗。我脑中想着桃花源,口里念着五柳先生,他就出现了。陶先生高洁端方,学识渊博,是世间难寻的良师益友。我与他一见如故,彼此十分投缘。”元曜道:“能够得到一位知音,即使是非人,也是幸事。”今天无法回城,元曜就留宿在王维的别院中。弦月升起,灯火如豆,山野的晚上有些寒冷,王维和元曜生了一炉火,坐在书房中温酒闲谈。元曜捧着一杯温酒,心中有感,吟了一首诗:“夜闻更漏缺,风送芦花雪。寒浸八尺琴,樽浮半轮月。”“这一首诗很应景,应当写下来。”王维笑道,他在砚台中滴入清水,磨开了桃核墨。随着一阵墨香弥散开来,元曜白天看见的皂衣男子--陶渊明在黑暗中渐渐浮现出身形。元曜有些惊讶,目不转睛地盯着陶渊明。王维高兴地道:“陶先生,您来了。”陶渊明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作了一揖,道:“又来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