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是美籍华人,还是拿了绿卡的华侨?”

“是美籍华人。”刘经理开口解释道。

“那知不知道他是第几代华人?”李卫东又问道。

“不清楚,加州理工学院也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要是以前的话,这种带有英文名的,应该都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华人,但是现在很多第一代移民去美国的华人,为了快速融入当地的文化,也会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刘经理回答道。

“那他是从哪边去美国的?是从我们大陆地区去的,还是对岸过去的,又或者是港岛去的,再或者是东南亚国家?”李卫东接着问。

“也不清楚。”刘经理接着说道:“加州理工学院那边并没有这么方面的信息,目前我们所掌握有关马丁-方最早的信息,是1994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时,发表过一篇重量级的论文,得到了业内的注意,当时他研究的还是材料方面的内容。

之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期间也做出了好几个很重要的科研结果。但是当时麻省理工已经有了好几个专注研究MEMS传感器的项目组,留在麻省理工的话,他无法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于是在五年前,便跳槽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

加州理工提供的资料,主要是他来到加州理工以后的科技成果,以及近几年所发表的论文。关于他之前的经历,我们也向麻省理工打听过,但是麻省理工所提供更多也只是目前能查询到的消息,他们不愿意提供更多的信息。”

“为什么?以你们海德思哲的公关能力,还敲不开麻省理工的嘴?”李卫东有些不解的问。

刘经理略显无奈的叹了口气,开口回答道:“根据我们搜集小道消息,当年马丁-方在麻省理工的时候,研究方向上跟其他项目中有冲突,最后麻省理工选择了其他项目组的方案,马丁-方也因此离开了麻省理工。

后来马丁-方在加州理工做出了成果,也变向的证明了他的科研方向才是正确的,这也就意味着当年麻省理工是有眼无珠,白白的让人才流失掉,麻省理工或许是碍于面子,不愿意提及马丁-方的事情。”

刘经理说着,压低了声音接着道:“不过这些都只是表象,我特地动用私人关系,联系了一下负责这件事情的调查员,据说当年马丁-方的项目没有得到麻省理工的认可,主要是因为他是华裔,而与马丁-方竞争的是犹太裔科学家。

麻省理工学院毕竟是私立大学,近百年来都受到犹太裔财团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