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电商布局(第3/6页)
都倒闭了。
那个时代的马总正专注于做B2B,对于B2C和C2C的前途并不看好。
2002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的风波基本结束,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向易趣投资了3000万美金,收购易趣33%的孤坟,之后的2003年,eBay又花了1.5亿美金,收购了易趣剩余的67%,开始大举进军C2C领域。
也是在2003年,阿里正式上线了淘宝,而当时恰逢“非典”,很多人需要在家隔离,这也给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在2004年,整个阿里的年收入只有6800万美金,而eBay已经是年收入33亿美金的跨国大公司,业务扩张到全会世界各地。两家公司只见完全没有可比性。
当时的淘宝,会因为得到阿里注资一亿人民币而欢呼雀跃,而易趣的一年的宣传费,就要一亿美金。
财大气粗的易趣,成功的买断了诸如新浪、网易、守护等门户网站的电子商务广告位,并且签署了排他协议,使得其他电子商务网站无法通过门户网站这一重要渠道做推广。
要知道当时网购的都是上网时间比较长的网民,各大门户网站占据了互联网的很大一部分流量,失去了门户网站的广告位,对于网购平台而言,无疑是很致命的打击。
不过这没有难住淘宝,他们选择了一些性价比很高的导航类网站做广告。
老网民对于导航网站肯定不陌生,那东西比流氓软件还流氓,强制的更改用户的主页,想改都改不掉,而且导航网站会强行推送各种广告,还都是弹窗的。
正常的互联网广告投放,那里是强制弹窗的对手?
而且当时的淘宝为了吸引流量,对于山寨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通过大量价格低廉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而客户资源又能带来商家的入驻。
低价吸引消费者,这一招在互联网行业向来是屡试不爽的,即便是放在后世也是如此。
所以在十几年前那个网购刚开始发展的时代,网民提起网购,第一反应是网上卖的都是假货。
这倒不是网民鸡蛋里面挑骨头,而是因为当时的真实情况就是如此,那时候网上卖的东西,真货并不多,而假货则是一大堆。能买到真货,反倒是一件新鲜事。
当然淘宝之所以成功,也有很多的因素,比如更加方便消费者浏览的主页、会“叮咚”的旺旺、好评差评体系、支付宝等等,就不一一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