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日他在朝会前望见李轩,这才彻底放下了心。

“去年与你父亲喝酒,你父亲总与我抱怨,说贤侄你荒唐不堪,自己这个虎父怎么生了个犬子,说你明明有着绝佳的天资,却不肯长进,如今亲眼见了你,才知大谬不然。”

他含着感慨道:“实则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就在这个时候,午门的上方响起擂鼓声,左右掖门也同时打开。原本还三五一群,各自议论的群臣当即神色一肃,各归文武队列依序进入午门。

李轩首次参与朝会,不禁略觉新奇,沿途偷眼四下扫望着。

不过这新奇感很快就消失了,转而感觉束缚与不适,这一路往太和门走,他都必须循规蹈矩,谨守礼节,不能有丝毫行差踏错之处。

李轩不由心想果然还是六道司的生活更适合他,虽然也有上司管着,却没这么多礼数。

等到他们来到太和门的大殿内,分成文武两班站好,太子首先赶至,面色沉冷的侧坐于九级台阶之下。

随着这位现身,众多官员都发出了‘嗡’的一声响,浅浅的骚动了一阵。

此时所有人,都已感觉到了风雨欲来。

这是因这十余载以来,太子是第一次参与朝会,参与御门听政。

可这噪杂议论声,很快就平复了下来,只因天子也随后到来。这位才刚从山海关赶回,穿着一身重甲,尽显英武之气。

随着景泰帝现身往御座之上走过去,这诺大殿堂内的众官当即跪伏于地,口称万岁。

李轩庆幸自己入了六道司,否则这个时候,也是需要下跪的。

“诸卿都请起身。”

景泰帝坐下之后,就以锐利的目光睥睨群臣:“今日朕方归京城,事务繁多。众卿有奏章出班,无事散朝。”

此时整个殿堂之内,气氛都是压抑无比,许多人都抬目往太子方向看了过去。有些人跃跃欲试,却都含着几分迟疑之意。

太子居东宫已有十二载,又有高谷等众多大臣护持,积威岂同小可?

众臣哪怕明知今日易储已成定局,也不敢冒然行事。所有人都知首先出头的,固然会得天子青眼,可也一定会遭遇太子一党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李轩则手持着一份奏章,不假思索的从群臣当中出列:“臣靖安伯李轩,弹劾都察院左都御史严志,左副都御史林有贞,佥都御史冯秋等人尸位素餐,疏于监管,以至于经卷房失火,损毁大量宗卷与证物,请陛下降旨,严查此案!